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起舞中文 >> 汉世祖 >> 仁宗篇8 罢相“疑云”

仁宗篇8 罢相“疑云” 2/2

为此事,无数功臣勋贵、官僚大臣跑到皇帝刘维箴那里诉苦,不过,最终还是在范仲淹的坚持下,推进了。为此,范仲淹虽然自朝中简拔了大量朝官、清流,前往各道州进行监督巡视,但效果显然不佳。

最终,这样一项攸关国计的政策办法,还是以失败告终,地方报上来的数据,没有哪一道、哪一州、哪一县是准确的,甚至于,比起建隆末期时籍册上的数据,要少了将近一成。

很怪诞却真实的一种现象,不到十年的时间,大汉帝国在册土地,竟然少了一千多万亩,就仿佛被一头可怕的饕餮巨兽吞噬了一般......

在持续了将近两年之后,清丈行动终于随着政事堂一道制令,彻底宣告停止,各地“清丈使”们也都被召回。然后,其中有不少人,都因为贪腐、受贿、渎职、枉法等罪名受到攻讦问罪,把范仲淹也连累得十分狼狈。

范仲淹想做的、尝试做的事情,比先帝祖宗,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甚至在目的上,都有相似性与一致性。但为何,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归根结底,权威不够。

范仲淹的名望很高,能力很强,道德品行上更为世人敬仰,但是,对于帝国真正的统治阶级来说,这大汉的胙肉,还轮不到你范希文来分。

实事求是地讲,有些政策举措,帝国“三皇”都需要以大魄力、大毅力来推动、落实、监督,范仲淹虽然被委任为尚书令,但来自皇权的支持力度,是很微薄的。

毕竟,皇帝刘维箴信奉的是“垂拱而治”。而范仲淹的这个“淹”字,最终却淹没在帝国的权贵阶级中,根本挣脱不得。

对于这些,在执政四年之后,在屡次失败受挫之后,范仲淹已经有所体悟了,并且为改变了一些作风。

正统十年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在这一年的,因为河北地区连年的旱灾,大汉帝国终于又爆发了一场让人措手不及的叛乱:王则起义。

范仲淹不得不将精力从“自我革命”,转移到“镇压革命”上。同时,由于心态的变化,他不再那般“急功近利”,或者说,他的目标变化了。

他不再尝试去触动那些早已根深蒂固的帝国权贵们的利益,他只是竭自己所能,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从自己的道德忠心出发,为君王社稷,做着一些实事。

但是,这种变化,对于其他权贵阶级、政治团体来说,有些太晚了,数年积压的矛盾,也根本没有缓和的余地,除非范仲淹下台。

执政之前,范仲淹是名满天下、众望所归的大贤,受到许多人的推戴。但入住政事堂之后,随着一项项政策,一道道冲突,弃范公去者,却是越来越多。

吏治上,因为对官吏选拔、培养、黜落以及科举上的一些严格措施与高要求,他得罪贵族、官僚及学阀,对恩荫制度下手,更彻底将勋贵阶层激怒。

税务上,盐铁茶糖土地等一系列加强国家控制的措施,更是让一干食利者深恶痛绝。

军事上,推动文臣入枢,削减军费,裁减军队等方案的提出,又将一大干不仅限于军事贵族的军队力量给得罪了。

因此,等到正统十一年(1052)时,范仲淹虽然依旧坐在尚书令的位置上,但他的屁股,却是越来越坐不稳了。朝里朝外,反对之声迭起,而宫内,皇帝的态度依旧那般“从容”。

对于这些,范仲淹不是没有预感,但他能做的,只是在其位谋其政,只是坚守在自己的职位上,同时等待着罢相的一天。

而这一天,的确不远,就在正统十一年夏初。历时一年多的王则之乱,终于被朝廷大军平定,负责平叛的枢密副使、招讨使石元孙与河北安抚使敬彦博回朝后,奏捷的同时,也向皇帝禀报了一件十分要紧的事情。

在对王则党羽的审讯之中,得知了一件秘事,在王则祸连州县,聚众十万之时,曾与左右言,他们举事是为活命,朝廷诸公皆鄙,若能打到洛阳,当奉范公为王......

这等谣言,明智者都知其愚蠢不实之处,但在此事上,帝国大部分公卿们,都集体“失明”、“失聪”了,于是,大名鼎鼎的范相公,就以这样的方式,罢相了。

当然,体面是给足了的,范仲淹是主动告老致仕。

但不管如何,受到这样的攻讦,以这样的方式,离开朝廷,对范仲淹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羞辱与打击。就在当年,便病逝于苏州的“范庄”之中。

而“范仲淹罢相”,后来也成为了正统朝的一大悬案,悬就悬在,除了石元孙、敬彦博的奏报之外,关于所谓逆魁王则之言,并没有任何的证据,但他却实实在在地把一个秉政多年的尚书令给赶走了。

在这背后,有多少人、多少势力在运作,谁也说不清楚,但必定牵扯到一大批帝国权贵......

喜欢汉世祖请大家收藏:(www.75zw.com)汉世祖起舞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汉世祖最新章节 - 汉世祖全文阅读 - 汉世祖txt下载 - 芈黍离的全部小说 - 汉世祖 起舞中文

猜你喜欢: 遮天轮回乐园吞噬星空全职法师大奉打更人我喜欢你的信息素斗破苍穹寂寞少妇的诱惑万族之劫诡秘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