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起舞中文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 儒家之学,就是人情事变

儒家之学,就是人情事变

儒家之学,就是人情事变

原文

澄尝问象山在人情事变上做工夫之说。

先生曰:“除了人情事变,则无事矣。喜怒哀乐非人情乎?自视、听、言、动以至富贵、贫贱、患难、死生,皆事变也。事变亦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 ‘致中和’只在‘谨独’。”

华杉详解

象山,是陆象山,也就是陆王心学之陆九渊,因讲学于象山,故称象山先生。

陆澄向王阳明请教陆九渊关于“学习修养要在人情事变上下功夫”的学说。

这是朱熹、陆九渊争论的一大话题,道问学与尊德性的分野。朱熹主张道问学,先博后约,要先博学求知,格物致知,然后综合成理。而陆九渊认为,要明心,千古圣人只是以心相传,而不是传诸文字。你不是那人,没有那心,给你文字你也不懂。陆九渊还说了一句极端的话:“尧舜之前何书可读?”尧舜是读谁的书成为圣人的呢?所以他说朱熹的学习法是支离,支离破碎,都是碎片,没有本体。

这里我们要先说明一个前提,“君子不器”。他们讲的学习,都是德行之学,而不是专业技能。

王阳明说:“除了人情事变,就没有别的事了。儒家之学,本来就是讲日用常行,应事接物待人,这些都是人情事变。‘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不就是人情吗?喜怒哀乐为什么而发?从视听言动,到富贵、贫贱、死生,不都是事变吗?事变只在人情里,只需要修养在人情事变中致中和。而致中和的关键呢,只在于谨独,就是慎独,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人情事变,我们可以分两层来理解。

第一是修养,在人情事变中修养,养成好习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德性来源于后天的习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基础上,要读书,要选择良师益友,给自己习染的好环境;从行为上,每一次应事接物待人,视听言动,都要留个心,致中和,要管住自己,克己复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修养上,关键是慎独,独处的时候也不逾矩,那在人前就更不会犯错了。

第二,在人情社会中,事变往往都是先有情变。人情怎么变了呢?因为一步步地没有“致中和”,没有走中庸之道,人情就变了,从下层的情变到上层的情变,最后就有这个事变。

所以你看这么大的事,我们是不是也要听陆九渊老师的,在这人情事变中下功夫学啊?

修养不仅是美德,也是在社会中的生存之道,越是大事业,越是要靠人的修养。你的修养,就是你生存的生态环境。

喜欢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请大家收藏:(www.75zw.com)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起舞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最新章节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全文阅读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txt下载 - 华杉的全部小说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起舞中文

猜你喜欢: 遮天轮回乐园吞噬星空全职法师大奉打更人我喜欢你的信息素斗破苍穹寂寞少妇的诱惑万族之劫诡秘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