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起舞中文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 良知本体,不增不减

良知本体,不增不减

良知本体,不增不减

原文

来书云:“元神、元气、元精,必各有寄藏发生之处。又有真阴之精、真阳之气。”云云。

夫良知一也,以其妙用而言谓之“神”,以其流行而言谓之“气”,以其凝聚而言谓之“精”,安可以形象方所求哉?真阴之精,即真阳之气之母;真阳之气,即真阴之精之父。阴根阳,阳根阴,亦非有二也。苟吾良知之说明,即凡若此类,皆可以不言而喻。不然,则如来书所云三关、七返、九还之属,尚有无穷可疑者也。

华杉详解

这一段讨论的,大多是一些道家修炼的术语,我们就不纠缠了,简单说一下。

陆原静来信说,元神、元气、元精,必然各有寄藏发生之处,又谈到真阴之精、真阳之气等。

王阳明就用自己的良知说去回答他:

良知只有一个,就其妙用而言,可称为“神”;就其流动而言,可称为“气”;就其凝聚而言,可称为“精”。精、气、神是一个东西,就是你的良知,不是在不同地方的不同东西,怎么能以形象、方位和处所来求呢?真阴之精,就是真阳之气的母体;真阳之气,就是真阴之精的父体。周敦颐《太极图说》讲:“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阴植根于阳,阳植根于阴,阴阳是统一的,不是分开的。如果我的良知学说能够彰明于天下,这些都不言而喻,不是问题。否则,你信中所提到的三关、七返、九还之类的说法,那疑问还无穷无尽。

三关、七返、九还,都是道家修炼术语,和儒学无关。王阳明都说“尚有无穷可疑者”,咱们就别去玩物丧志了。

原文

来书云:“良知,心之本体,即所谓‘性善’也,未发之中也,寂然不动之体也,廓然大公也,何常人皆不能而必待于学邪?中也、寂也、公也,既以属心之体,则良知是矣。今验之于心,知无不良,而中、寂、大公实未有也,岂良知复超然于体用之外乎?”

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良知即是未发之中,即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之所同具者也。但不能不昏蔽于物欲,故须学以去其昏蔽。然于良知之本体,初不能有加损于毫末也。知无不良,而中、寂、大公未能全者,是昏蔽之未尽去,而存之未纯耳。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华杉详解

陆原静来信问:

良知是心的本体,就是所谓的性善,就是未发之中,寂然不动的本体,就是廓然大公。既然是本体,为什么常人都做不到,还必须要学习呢?中和、寂静、公正,既然已经属于心的本体,就是良知,如今我在自己心中验证,良知是好的,但是中和、寂静、大公无私的品德,实在是没有。难道良知是超然于体用之外的吗?

陆原静的问题有点好玩儿。良知是天生的本体,但本体被后天的习染、物欲所蒙蔽,所以需要学习以致良知,这是良知说的基本原理。圣人是生知安行,贤者是学知利行,一般人是困知勉行,这都是最基本的。所以他第一个问题问得奇怪。第二个问题更有意思,他如何验证自己“知无不良”呢?已经知无不良,为什么又中和、寂静、大公无私的品德都没有呢?

王阳明回信说:

性没有不善的,知没有不良的。良知就是未发之中,就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的本体,人人都同样具备的。但是不能不昏蔽于物欲,所以必须学习以去其昏蔽。但这学习对于良知的本体,既不能增,也不能减。知无不良,但是中和、寂静、大公无私的品德不能完全具备,那是昏蔽还没有除尽,良知的存养还未精纯。体就是良知的本体,用就是良知的运用,哪里有超然于体用之外的良知呢?

喜欢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请大家收藏:(www.75zw.com)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起舞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最新章节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全文阅读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txt下载 - 华杉的全部小说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起舞中文

猜你喜欢: 遮天轮回乐园吞噬星空全职法师大奉打更人我喜欢你的信息素斗破苍穹寂寞少妇的诱惑万族之劫诡秘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