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起舞中文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 认识自己的问题,注意改变,就是贤人境界

认识自己的问题,注意改变,就是贤人境界 1/3

认识自己的问题,注意改变,就是贤人境界

原文

问:“‘生之谓性’,告子亦说得是,孟子如何非之?”

先生曰:“固是性,但告子认得一边去了,不晓得头脑。若晓得头脑,如此说亦是。孟子亦曰:‘形色,天性也。’这也是指气说。”

又曰:“凡人信口说、任意行,皆说‘此是依我心性出来’,此是所谓‘生之谓性’,然却要有过差。若晓得头脑,依吾良知上说出来、行将去,便自是停当。然良知亦只是这口说、这身行,岂能外得气,别有个去行去说?故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气亦性也,性亦气也。但须认得头脑是当。”

华杉详解

有同学问:“告子说‘生之谓性’,也没错呀!孟子为什么说他不对呢?”

这段比较复杂,要先把他们讨论的问题讲清楚。

“生之谓性”,是孟子与告子关于性善,还是性无善无恶的一段辩论: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羽之白与?”

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生”,朱熹注解说,是指人与物之所以知觉运动者而言。告子的意思是,性无所谓善或者不善,性之在人,与生俱来,那与生俱来的东西,一是有知觉,二是能运动,这就是性,知觉运动之外,就没有其他什么性了。所以不管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都不对,性没有善恶。

孟子就问:“你说人生而有知觉运动,就是性,就没分别,那就好像凡物之白色者,同叫作白,就没分别吗?”

告子回答:“当然,都是白色,就都是白,没有分别。”

“那白羽之白,和白雪之白,白玉之白,都没分别吗?”

告子说:“没分别。”

孟子的意思,知觉运动只是性的一方面,就好像白羽、白雪、白玉都白,但白只是它们天性的一方面。告子辩机仓促之间,来硬的,硬说没分别。

孟子接着说:“那人能知觉运动,就是性。狗也能知觉运动,牛也能知觉运动,那狗性跟牛性一样吗?牛性跟人性一样吗?”

朱熹加了一个按语,说:

性,是人所得于天之理;生,是人所得于天之气。性,是形而上的,气,是形而下的。人物之生,莫不有此性,也莫不有此气。以气来讲,则知觉运动,人和动物也没分别。但以理而言,人有仁义礼智的禀赋,就和动物不同了。

王阳明就回答说:“告子的说法本来也没错,生固然是性,但是告子只认得一个方面,没有抓住本质。如果知道本质,这么说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孟子也说过:‘形色,天性也。’但这是指气而言。”

王阳明引用的这一句,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形,是身体、形体;色,是形体的运用,脸上的神色,四肢的仪态。人皆有形有色,这是天生的,是天性。践形呢,就是起居言动,都恰到好处,无过不及。

说一个人“没正形”,嘻哈放纵,或者猥琐拘束,这都是不能践形。圣人呢,气禀极其清明,天赋气质,全尽而无亏,耳听目视,能践聪明之理;举手投足,无不恰到好处;说话做事,无不各尽其理。

程颐说:圣人尽得人道而充其形。人得天地之正气而生,与万物不同。既为人,须尽得人理,那才算个人。形色,众人有之而不知,贤人践之而未尽,能充其形的,唯有圣人。

程颐说了众人、贤人、圣人三种人,我们可以自己对号入座。我们肯定不是圣人,那众人和贤人呢?看看自己是哪一种。首先,你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注意改变,这就进入贤人境界了。自己总是有一些性格上的毛病,容易让别人不爽。自己爽了,别人就不爽;让别人爽了,又太压抑自己。这都是不能践形,形和色匹配不上。要向圣人的方向靠拢,既自由自在,没有刻意做作,又情理浑全,让别人舒服,这就是修养了。

这里形色就是气,就是气质,但气质背后的本质是天性。所以,有时候从性的角度去说,有时候从气的角度去说。孟子和告子可能也说同样的话,但是语境不同,背后的思想不同,不能就具体哪句话说他对不对。总之,孟子怎么说都是对,告子怎么说都是错。

王阳明接着说:“但凡一个人信口说的,任意去做的,都说‘这是依我的心性出来’,这就是‘生之谓性’,然而这样做会有很多过错。如果能晓得头脑,从良知出发去说、去做,那就自然得当。而良知,只是依靠这嘴巴来说,依靠这身体力行去做,靠这身体的知觉运动,又岂能在外面又得一个气呢?所以气也在这自己身上。程颢先生说:‘只说性,不说气,就不完备;只说气,不说性,就不明白。’气就是性,性就是气,只需要抓住本质就得当。”

与人为善是君子最大的德

原文

又曰:“诸君功夫,最不可助长。上智绝少,学者无超入圣人之理。一起一伏,一进一退,自是功夫节次。不可以我前日用得功夫了,今却不济,便要矫强做出一个没破绽的模样,这便是助长,连前些子功夫都坏了。此非小过,譬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起来便走,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样子出来。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最新章节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全文阅读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txt下载 - 华杉的全部小说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起舞中文

猜你喜欢: 遮天轮回乐园吞噬星空全职法师大奉打更人我喜欢你的信息素斗破苍穹寂寞少妇的诱惑万族之劫诡秘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