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起舞中文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 吃一堑,长一德

吃一堑,长一德

吃一堑,长一德

原文

问:“圣人‘生知安行’是自然的,如何?有甚功夫?”

先生曰:“‘知行’二字即是功夫,但有浅深难易之殊耳。良知原是精精明明的,如欲孝亲。‘生知安行’的只是依此良知实落尽孝而已;‘学知利行’者只是时时省觉,务要依此良知尽孝已;至于‘困知勉行’者,蔽锢已深,虽要依此良知去孝,又为私欲所阻,是以不能,必须加人一己百、人十己千之功,方能依此良知以尽其孝。圣人虽是‘生知安行’,然其心不敢自是,肯做‘困知勉行’的功夫。‘困知勉行’的却要思量做‘生知安行’的事,怎生成得?”

华杉详解

问:“圣人生知安行是自然而然的,这话对吗?有什么功夫吗?”

王阳明说:“知、行两个字,就是功夫,一个是良知,一个是笃行,但是有浅深难易的区别。良知原本是精察明白的,比如要孝敬父母,生知安行的人,只是依此良知,去笃行落实尽孝而已,这是自然而然的;学知利行的人,就要时刻省察醒觉,努力按照良知去尽孝;至于困知勉行者,因为良知受到蒙蔽禁锢已经很深了,周围的环境给他的惩戒也很痛彻了,他必须依此良知去尽孝了,但是为私欲所阻,又做不到,必须是以别人十倍百倍的功夫,才能依此良知去尽孝。圣人虽然是生知安行,但是他的内心却不敢自以为是,愿意下困知勉行的功夫。那困知勉行的人,却老是惦记着自己怎么能进入生知安行的境界,怎么可能呢?”

王阳明这一段,把生知安行和困知勉行说透了。之前我说过,我们都是困知勉行的人,总是吃一堑长一德吧。这里听王阳明讲来,那舜也是困知勉行的人了。他的父母兄弟都想杀他,他这“困”是够大了。而他从来没有以生知安行为是,都是困知勉行去努力,最后感化了一家人。

吃一堑,长一德。要认识到自己缺德。认为自己缺德,才会进德。别老惦记着自己缺钱,那就越来越缺德。

原文

问:“乐是心之本体,不知遇大故,于哀哭时,此乐还在否?”

先生曰:“须是大哭一番了方乐,不哭便不乐矣。虽哭,此心安处即是乐也,本体未尝有动。”

华杉详解

问:“快乐是心的本体,不知道遇到父母去世,在哀哭的时候,这快乐还在不在呢?”

王阳明说:“必须是大哭一番之后才能快乐,不哭便无法快乐。虽然在哭,但心的本体并没有变,还是快乐的。”

原文

问:“良知一而已,文王作《彖》,周公系《爻》,孔子赞《易》,何以各自看理不同?”

先生曰:“圣人何能拘得死格?大要出于良知同,便各为说何害?且如一园竹,只要同此枝节,便是大同。若拘定枝枝节节,都要高下大小一样,便非造化妙手矣。汝辈只要去培养良知,良知同更不妨有异处。汝辈若不肯用功,连笋也不曾抽得,何处去论枝节?”

华杉详解

问:“良知只是一个,但是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写《十翼》,为什么他们对《易》理的看法如此不同呢?”

王阳明说:“圣人怎么会拘泥于教条呢?只要大体上是出于相同的良知,就是各为其说,又有什么害处?就像一个园里的竹子,只要长着竹子的枝节,就是大同。如果规定枝枝节节、长短大小都要一样,那就不是造化的神妙了。你们只要去培养自己的良知,良知相同,就不妨各自表述。如果不肯用功,就好比种竹子,连竹笋都发不出,还讨论什么枝节?”

原文

乡人有父子讼狱,请诉于先生。侍者欲阻之,先生听之。言不终辞,其父子相抱恸哭而去。

柴鸣治入,问曰:“先生何言,致伊感悔之速?”

先生曰:“我言舜是世间大不孝的子,瞽瞍是世间大慈的父。”

鸣治愕然,请问。

先生曰:“舜常自以为大不孝,所以能孝;瞽瞍常自以为大慈,所以不能慈。瞽瞍只记得舜是我提孩长的,今何不曾豫悦我?不知自心已为后妻所移了,尚谓自家能慈,所以愈不能慈。舜只思父提孩我时如何爱我,今日不爱,只是我不能尽孝,日思所以不能尽孝处,所以愈能孝。及至瞽瞍底豫时,又不过复得此心原慈的本体。所以后世称舜是个古今大孝的子,瞽瞍亦做成个慈父。”

华杉详解

乡里有父子二人打官司,请王阳明裁断。先生的侍从意欲阻止,王阳明却让他们进来说话。话还没说完,父子二人就抱头痛哭而去。

弟子柴鸣治看见了,问:“老师,您跟他们说了什么呀?怎么这么快就让他们感化悔悟了?”

王阳明说:“我说舜是世间大不孝之子,瞽瞍是世间大慈之父。”

柴鸣治惊了,老师怎么说反话?

王阳明说:“舜总是觉得自己大不孝,所以能孝。瞽瞍常自以为是大慈,所以不能慈。瞽瞍记得这孩子是一把屎一把尿养大的,以前多可爱,现在怎么总是惹自己不高兴!却不知道自己的心被后妻改变了。这就是越自以为慈爱,越不能慈爱。舜呢,舜自认为自己是大不孝的人。他的父母兄弟都想杀他,他心里就想:‘小时候父亲多爱我啊,现在居然发展到要杀我,那一定是我大不孝,惹恼了父亲;我的弟弟想杀我,那我这个哥哥是怎么当的呢?怎么没教好弟弟呢?这又是一大不孝了;继母也想杀我,那也是我没能孝敬讨得她的欢心了。’总之一切都是自己的不孝。越觉得自己不孝,越是努力去孝,最终感化了一家人。

“等到瞽瞍高兴的时候,他不过是恢复了自己慈爱的本体。所以后世称舜是古往今来第一大孝子,瞽瞍也成了慈爱的父亲。”

喜欢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请大家收藏:(www.75zw.com)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起舞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最新章节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全文阅读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txt下载 - 华杉的全部小说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起舞中文

猜你喜欢: 遮天轮回乐园吞噬星空全职法师大奉打更人我喜欢你的信息素斗破苍穹寂寞少妇的诱惑万族之劫诡秘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