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起舞中文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 走正道,立正命

走正道,立正命 2/2

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朱熹说:夭寿,是命之短长。二,是疑惑;不二,就是知天的极致,修身以俟死,则事天以终身。立命,是全天之所付,不以人为害之。

人生际遇,无非死生祸福。超越祸福是一种境界,看透生死,那又是一番境界。夭寿不二,无论寿命长短,都不改变态度。修身养性,等待死亡;安身立命,事天以终身。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境界,说什么功名利禄,我已经超越了死亡恐惧。在夭寿之间,都已经看得如此透彻。修身之功,已经持守得如此坚定。那天赋予我的,浑然全备,一点损伤都没有。幸而得长寿,则好德考终。不幸而早夭,也顺受天命。

以上是孟子的尽心论。不过,王阳明的解读就别开生面,又是一番境界了:

你说“尽心由于知性,致知在于格物”,这固然不错。但是,我推敲你表达的意思,觉得你说这句话,是还有不明白的地方。

朱子把“尽心、知性、知天”比作格物致知,把“存心、养性、事天”比作诚意正心修身,把“夭寿不二,修身以俟”比作知至、仁尽,当作圣人境界。这三重,是一重比一重境界高。而我的看法恰恰相反,这三重,是一重比一重境界低。

“尽心、知性、知天”,才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圣人的最高境界;“存心、养性、事天”是学而知之、利而行之,贤人的境界;“夭寿不二,修身以俟”呢?是困而知之、勉强行之,普通学者的境界。怎么能以尽心知性为知,存心养性为行呢?

你骤然间听到我这么说,一定觉得惊骇。不过确实无可怀疑,你听我细细道来:

人心的本体,就是性;性的本原,就是天,这是《中庸》第一句:“天命之谓性。”那么,能尽其心者,就能尽其性。《中庸》说“唯天下之至诚能尽其性”,能尽自己的性,能尽他人之性,能尽天下万物之性,就可以参赞天地之化育,“可以与天地参也”,和天地并列,不光是天人合一,是天、地、人,三合一。

《中庸》又说:“知天地之化育,求证于鬼神而没有疑问,这就是知天。”

可见这尽心、知性、知天,是最高境界,是生知安行的圣人境界。

存心养性呢,你要把那心操存着,怕它跑偏了,说明你还没能尽心,还要用力把住它。操存功夫下的时间长了,不用你操存它,它也妥妥地存在那里,这时候才可以说是尽心了。

这知天的知,就和知州、知县的知一样,不光是知道,而且是负责。知州,则一州之事都是你的事,都是你的责任;知县,则一县之事都是你的事,都是你负责;知天,那就全天下的事都是你的事,这是“与天地参也”,天地人三合一。

事天呢,就像子事父,臣事君,子是子,父是父,臣是臣,君是君,我是我,天是天,没有达到天人合一,仍然各是各的。“天命之谓性”,天赋予我的心和性,我操存着,不敢放失。就好像我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受伤了,可不光是我自己受伤,是我把父母赋予我的身体没保管好,搞坏了!所以《礼记》上说:“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死的时候,身体要全须全尾地交还给父母在天之灵,这才是孝。

所以说啊,这“事天”,是学知利行的贤者境界。

至于“夭寿不二”,你说“不二”的时候,心里已经先“二”了,把夭和寿一分为二。没有“二”,哪有“不二”呢?你把夭寿一分为二,就说明你为善之心还不能一心一意,这就是连“存心”的境界都还没达到,哪里谈得上“尽心”呢?

“夭寿不二,修身以俟”,要求人不因寿命长短而改变自己为善的心,将生死和寿命视为上天赋予的东西,只是一心向善,修养自身并等待天命,这说明这类人还不知道什么是天命。“事天”虽然与天为二,但是已经知道天命的所在,只是恭敬地顺应它而已。而“修身以俟”的人呢,还不知道天命的所在,好像还在等待天命的到来。

所以说要“立命”。立命的立,是创立的立,就像立德、立言、立功一样,要立,是因为没有,需要确立。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的人。这是困而知之,勉而行之,学者境界,甚至是初学者的境界。

如果把“尽心、知性、知天”放在入门级的初学者阶段,那初学之人都还不能心中不二,一下子就给他圣人生知安行的要求,这就像捕风捉影,茫然不知所措,那不是就像孟子说的“率天下而路”——人人都疲于奔命吗?今天所谓格物致知的弊病,也暴露无遗了。你所说的“务求于外,遗失了内心;务求于博,而不得要领”,不正是这种毛病吗?这是学问最紧要的地方,这一步错了,步步都错。这是我之所以冒天下之非议嘲笑,不顾身陷险地,招致罪祸,喋喋不休地宣传我的观点的原因,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王阳明的讲解,振聋发聩,正应了他的知行合一之说,不是文字讲解,而是自己的人生体会。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各人体会不一样。读的是一样的书,但各人人生经历不同,学到的东西完全不同!读者不必纠结谁说得对,只须关注你学到什么,你准备怎么做。如果关注文句,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关于“立命”的解释:

朱熹说立命是“全天之所付,不以人为害之”。王阳明说立命是因为没有,要立起来。我们看《孟子》原文,在“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之后的下一句: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朱熹解释说:“人物之生,吉凶祸福,皆天所命。然惟莫之致而至者,乃为正命,故君子修身以俟之,所以顺乎此也。”生死、吉凶、祸福,都是天命,但是,只有它自己来的,不是你去强求的,才是正命。所以你不要非要怎样,要只管自己修身,等它自己来,这才是你的正命。那么,立命,就是要立于正道、正命,不要站在歪门邪道,立于危墙之下。

再看下文:

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危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而死者,非正命也。

知命,是知道守自己的正命,不处危地而自取覆亡之祸。你走在自己的正道,无论吉凶,都是正命。如果犯罪而死,就不是正命,是死于非命。

“夭寿不二,修身以俟,所以立命也”就是不要利欲熏心,死于非命。不管死活,都走正道,立正命。不要以为换一条道能过得更好,就走歪门邪道。

就立命的解释而言,联系上下文,还是朱熹的解释比较顺。

喜欢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请大家收藏:(www.75zw.com)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起舞中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最新章节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全文阅读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txt下载 - 华杉的全部小说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起舞中文

猜你喜欢: 遮天轮回乐园吞噬星空全职法师大奉打更人我喜欢你的信息素斗破苍穹寂寞少妇的诱惑万族之劫诡秘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