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起舞中文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 世间的道理,都特别简单朴实

世间的道理,都特别简单朴实 1/2

世间的道理,都特别简单朴实

原文

或问异端。

先生曰:“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

华杉详解

有同学问“异端”,这是《论语》里的一句。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做学问,如果专治异端邪说,那是最有害的。

什么是异端呢?张居正说,自古圣人继往开来,只是一个平正通达的道理,其伦则君臣、父子、夫妇、朋友,其德则仁、义、礼、智、信,其民则士、农、工、商,其事则礼、乐、刑、政。可以修己,可以治人。世道所以太平,人心所以归正,都由于此。舍此之外,就是异端,便与圣人之道相悖。人若惑于其术,专治而欲精之,造出一种议论,要高过于人,别立一个教门,要大行于世,将见其心既已陷溺,其说必然偏邪,以之修己,便坏了自己的性情;以之治世,便坏了天下风俗,世道必不太平,人心必不归正,其害有不可胜言者,所以说斯害也已!

我们平时的工作学习,也是一样,因为自己内心浮躁,不能踏踏实实,埋头苦干,潜心积累,总想一步登天,于是就去追逐种种一步登天的异端学说。这一说没能登上去,便去找下一说。世间大有“一步登天法”的各种专卖店,钻到那里面去,斯害也已!

世间的道理,都特别简单朴实,成功都是积累得来,要学正学,走正道。靠的是天道酬勤,日日不断之功。

程颐、朱熹、张居正等,都站在儒家立场,以儒学为正学,以佛学、杨朱、墨子为异端。不过孔子那时,佛教还没传到中国,杨朱、墨子还没出生,他当然不是指他们,或许没有具体指谁。

钱穆对异端之说别有发明,他说,一事必有两头,如一线必有两端,你站在这一端,对面就是异端。对面的人看你,也是异端。孔子说不要攻乎异端,是教人对学问要通乎全体,不要走极端。如《中庸》所说,执其两端,而用其中。殊途也可能同归,否则道术不同,而使天下分裂,为害无穷。

又说,异端也指歧途小道,小人也很有才,小道也很可观,用之皆吾资,攻之皆吾敌。你用他的才,他可以对你有帮助;你钻进去钻研他的学说,就掉坑里了。

王阳明怎么说呢?他说:“和普通老百姓相同的,叫作同德。和普通老百姓相异的,就是异端。”

简单地说,不合常识,就是异端。

原文

先生曰:“孟子不动心与告子不动心,所异只在毫厘间。告子只在不动心上着功,孟子便直从此心原不动处分晓。心之本体原是不动的,只为所行有不合义便动了。孟子不论心之动与不动,只是‘集义’,所行无不是义,此心自然无可动处。若告子只要此心不动,便是把捉此心,将他生生不息之根反阻挠了,此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集义’工夫,自是养得充满,并无馁歉,自是纵横自在,活泼泼地,此便是浩然之气。”

华杉详解

王阳明说:“孟子的不动心与告子的不动心,差别也只是在毫厘之间。告子是下功夫让自己不动心,孟子是在心原本不动之处用功。心的本体是不动的,只因为你行不合义,做了亏心事,心就动了。孟子不论心动还是不动,只是去‘集义’,每时每刻每处,对每人每事都义,所行无不是义,这心自然没什么动不动的。而告子呢,他只要此心不动,要把捉住这心不让它动,把这心生生不息的根阻挠了,这样不仅没什么好处,反而有害。孟子的‘集义’功夫,是把心存养得充实,没有任何气馁、亏欠之处,自然纵横自在,生动活泼,这就是孟子的浩然之气。”

原文

又曰:“告子病源,从性无善无不善上见来。性无善无不善,虽如此说,亦无大差。但告子执定看了,便有个无善无不善的性在内。有善有恶,又在物感上看,便有个物在外。却做两边看了,便会差。无善无不善,性原是如此。悟得及时,只此一句便尽了,更无有内外之间。告子见一个性在内,见一个物在外,便见他于性有未透彻处。”

华杉详解

又说:“告子的病根,在于他对性无善无不善的观念。告子说无善无不善,也不算什么大错,但告子执著于此,就先把一个无善无不善的性放在内。有善有恶呢,又从外物上看,这便有个物在外。这就把性和物分作两边看,就会有差错。无善无不善,性本来就是如此,领悟得及时,话说到这儿也就够了,没有什么内外之分。告子见得一个性在内,又见得一个物在外,便知道他对性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不能把心和物分成两边看。

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说性善,告子说性无善无不善。王阳明说他这样讲“也没什么大错”,是他在这个观念上的立场有调整,所以晚年会说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样的四句教。

原文

朱本思问:“人有虚灵,方有良知。若草木瓦石之类,亦有良知否?”

先生曰:“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风雨露雷,日月星辰,禽兽草木,山川土石,与人原只一体。故五谷、禽兽之类皆可以养人,药石之类皆可以疗疾,只为同此一气,故能相通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最新章节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全文阅读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txt下载 - 华杉的全部小说 - 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 起舞中文

猜你喜欢: 遮天轮回乐园吞噬星空全职法师大奉打更人我喜欢你的信息素斗破苍穹寂寞少妇的诱惑万族之劫诡秘之主